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时间:2010-09-24浏览:16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访王海千教授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刘晓静
 

   王海千,1984年获天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我校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工作涉及到凝聚态物理、薄膜工艺与薄膜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973工程” 等多项研究工作。近年的成果发表在Nature和Phys. Rev. Lett.等学术期刊上,申请和获准了多项专利;研究成果于2001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颁发的CAIA特等奖、2003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目前主要从事磁控溅射薄膜工艺控制和薄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身在曹营心在汉
   王海千上大学的时候,专业都是学校预先确定了的。尽管他当时并不喜欢化学,但他却没有怨天尤人,他想了个两全之策,既服从学校分配,又不放弃自己的爱好。他只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自己的“本行”,课下就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尽管如此,王海千仍然以优异的成绩从“曹营”毕了业。
后来,王海千不再受专业的局限,而是先找准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再以此为圆心,向周围延伸,涉及到那个学科,就找来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而不是从头开始学这个学科,他把这种方法比作红军占领根据地。即便现在,他每天仍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不断学习新知识。他的研究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所以王教授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初本科时的广泛涉猎无疑为他的成功作了重要的准备。“没有人知道自己将来会做什么,不去尝试,怎会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王海千如是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
   在采访王教授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不仅仅是出于自己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对科学的热爱,更是出于为祖国服务,为人类造福的赤诚之心。他带着我们参观了关于燃料电池研究的图片展,并耐心的讲解新型燃料电池的原理和优越性,并特别的提到了他们开展这项研究的起因———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并且能源利用效路低,而整个世界又面临着能源危机,所以能源问题既是环境问题,又是国家安全问题。王海千就是这样站在使科技为人类服务的高度去选择自己要做的工作,这正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他不但自己是这样做的,还以长者的身份告诫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他还建议大学要多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
               知足常乐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中,我们惊讶王海千竟能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进行自己的研究。以王海千的“牛”,随便在别的什么地方都会有优厚的待遇,而且工作会比这里轻松许多。“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繁华,物质、娱乐生活都很丰富,可是我不需要这些,在这里我就可以买到我想要的东西,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信息,你们年轻人不也一样可以听自己喜欢的各种流行歌曲吗?”这席话很朴实,也很真实,做到的人却很少。“这里有我喜欢的工作,衣食无忧,还可以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又怎会觉得累呢?”王海千平静的说。
   当然,压力总会有的,在工作之余,王海千会陪着家人看电视,或是出去施旅游,而且他每天早上7:30送女儿上学,一家人其乐融融,家庭的温暖舒解了工作的压力.

(《中国科大报》513期)